民藝裡的優雅:一澤信三郎帆布

文字/郭恆成、圖片提供/森/CASA

一澤信三郎帆布自1905年創業以來,由「職人包款」作為起家最大特色,替木工、水泥匠、醫生等專業職人打造專屬工具袋,他們從民間工藝出發,重視實用性的品牌精神,也隨著日本民藝運動之父──柳宗悅所提出的「民藝」而昇華價值,凸顯與日常生活緊密結合的機能美學。

▲鮮少接受媒體採訪的一澤信三郎本人,難得赴台參與展售會,並與在場粉絲交流心得。

由於一澤信三郎帆布歷史久遠,在日本當地早已不限職人使用,其布包簡潔大方,是服裝造形的百搭配件,因此不乏許多潮流人士愛用,能應付人們平日收納所需外,還可透過布包彰顯個性。

以下,一澤信三郎本人接受《alive》採訪,娓娓道來品牌走過110周年的秘密:

Q:一澤信三郎帆布包款多樣,有為日本孩童設計書包,也有適合各年齡層的托特包,工房會注意市場喜好、討論未來要設計的包款嗎?

一澤信三郎:你聽了可能覺得驚訝,我們整間工房從上到下沒有「設計師」這個職位,大家不會坐下來討論最近的流行趨勢。你眼前看到的款式和圖案,與其稱為「設計」,不如看成是一股「心意」,會吸引你想把包包與所愛的人分享,重點反而不在設計本身了。

製作新包前,我們會向全工房徵求點子,不論你的入社年資都可以盡情表達腦海中的構想,若擅長畫圖就用平面表現,如果是資深職人往往直接做出原型。好比去年上市的110周年紀念款,帆布圖案由入社不久的年輕人所提,工房職人的年齡層從25歲跨到75歲,因此會聽到各式各樣的好主意。

布包試做完成後,我們請職人的親朋好友一起試用,拿回家實際背上一個月再回饋意見,由工房繼續改良,甚至某些試作品由於反應都不太好,嘗試了兩年仍未正式上架。經過層層關卡檢驗的布包,會先做20個試賣,這種模式持續至今,研發出的包款常獲大家喜愛。

▲110周年紀念款上,印有工房職人使用的製作布包道具,委請京都傳統手染布達人上色,眼前所見有幾種顏色即套印次數,講求技巧和精準,必須邊考量布料收縮特性邊對準位置。

如果一定要有設計師的話,我想最重要也最偉大的設計師,其實是買下布包的每一位客人,他們會反映心得讓工房改良,使人們長時間使用並滿足需求,就是我心目中的好設計。

110周年紀念款上,印有工房職人使用的製作布包道具,委請京都傳統手染布達人上色,眼前所見有幾種顏色即套印次數,講求技巧和精準,必須邊考量布料收縮特性邊對準位置。

Q:這次一澤信三郎帆布帶職人駐現場展演,是否可透露挑選職人的要求?

一澤信三郎:我們很重視應徵者是否開朗、有元氣!這次隨展覽來台的職人春增徹先生有10年資歷,加入前沒有任何縫紉相關背景,他的老家從事林業,應徵時說自己的專長是在山中小溪空手捕魚,我一聽覺得雙手十分靈巧,就採用了!

一澤信三郎帆布的面試過程不筆試、不在意學歷,重點看人格特質,我們樂見開朗、活潑的新人加入。由於帆布布料厚實,縫紉製作必須從頭學起,即使入社前在別的地方有製作包包經驗,依然要從頭開始紮根,某些「眉角」要花工夫掌握,例如帆布一下針會留下孔洞,所以縫製前的布邊必須摺得很精準,無法縫錯再拆開重來,老經驗職人摺1公分布邊就是1公分,新人卻會越摺誤差越多,前後粗細不一,光這道工就磨掉1至2年熟練。

▲擁有10年資歷的工房職人春增徹,正在替客人調校鈕釦。

Q:一澤信三郎帆布包以耐用出名,也接受客人帶包包回工房維修,有沒有遇過難忘的故事?

一澤信三郎:工房經常收到從海外或國內寄來維修的包包,有一位客人帶來40幾年歷史的老布包!帆布破爛到不行,修理費拿來買3個新包還綽綽有餘!但客人說他對包包有深刻的回憶,幾十年來捨不得丟棄,堅持不換新包。我們維修很費工,大部分都從把手部分開始耗損,先把縫線全拆掉,再換上一澤信三郎帆布專門跟工廠訂做的布料及鈕扣、拉鍊等金屬部件,就算維修的包款是好幾十年前的型號,老經驗職人看一眼便知道怎麼拆解,不用擔心「絕版」無法保養這回事。

▲布包從外而內每一處布料、金屬部件,都與專門工廠訂製,市面上除了一澤信三郎帆布,再也買不到一模一樣的原料。拉鍊也和大廠YKK合作特製版。

※本文由《 alive》雜誌授權報導,未經同意禁止轉載。

關鍵字:

alive, 一澤信三郎, 帆布

分享給朋友:

※本文版權所有,非經授權,不得轉載。[ETtoday著作權聲明]

回到最上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