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有一方的愛情無法延續!分手後的成長,是為了在未來遇到對的伴侶

▲韓劇《又是吳海英》劇照。(圖/女子學)

▲分手後的成長是為了在未來遇到對的伴侶。(圖/韓劇《又是吳海英》劇照,下同)

最近讀完了海苔熊的《對愛,一直以來你都想錯了》。對我來說,這是一本適合很多人看的書,但同時,每個人適合看的部分也都不一樣:因為你處在愛情裡的不同階段,就會對不同階段的文章有感,所以適合的點自然也就不同。

這是一本海苔熊過去網路上的文集,分成「單身」、「交往」、「分手」三個部分,我特別想要拿出來分享的一節,是一個關於伴侶諮商的章節。

只有一方的愛情無法延續

▲韓劇《又是吳海英》劇照。(圖/女子學)

所謂的伴侶諮商,很多人都想錯了,以為伴侶諮商的目的,就是讓兩個人能夠排除萬難,構築更美好的未來。但是實際經驗過伴侶諮商的我卻知道,有的時候,伴侶諮商做到一半,兩個人就分手了;也有一種可能,是像書中提到的這個案例──兩個人經歷了伴侶諮商,然後發現彼此沒有辦法繼續走下去。

兩個人沒有辦法走下去的原因有很多,並不是「只要肯努力,就一定會有結果的」。有的時候一方還想努力,另一方卻已經放棄了;有的時候就像書裡面的這個案例,一方一廂情願地想經營一段感情,另一方卻只是勉強配合,但又沒有辦法完全配合得成功,使得最後兩人在性事上出了問題,才發現原來其中一方只是在「性愛退讓」(sexual compliance)──不想要和伴侶做愛,但仍然和對方做愛。

表面上看似是不想做愛,實際上是不想和對方永遠在一起,只是後者說出來比前者更傷人,所以雙方才會卡在性愛的問題上:萬一哪一天避孕措施沒做好,兩個人就要結婚了,這是其中一方不想要的結果。

▲韓劇《又是吳海英》劇照。(圖/女子學)

於是故事的最後,兩個人在海苔熊面前好好地談了分手。雖然說是好好地,但沒有一段感情的分手能夠真正地「好好地分開」──因為如果從自我概念(self-concept)理論來看,分手就是一個自我概念受到動搖的歷程:妳不再是他的寶貝了、不再每天有人跟妳說「早安」「晚安」了、不再需要和他報備行程,但也意味著妳不再被某個人需要了、妳們曾經有過一起的未來藍圖,在那一瞬間都化為泡沫了……。

女性分手後學到學到的更多

▲韓劇《又是吳海英》劇照。(圖/女子學)

兩個人回到一個人,是需要一段時間的,而海苔熊說,分手從來就不存在「一定能好聚好散」或是「不要傷心太久」的方法。

也許正在讀這篇文章的妳和我一樣,正在經歷被前任傷害之後的傷痛。如果妳和我一樣,有著嚴重的憂鬱症,或是經歷了想自殺的困擾,那麼求助心理治療還是必須的。如果妳的情況稍微比較平穩一點,那麼也許海苔熊引用的下面這個研究可以作為參考:

Ty Tashiro 與 Patricia Frazier 發現,女生比男生在分手後有著較多的成長,這可能來自於她們在分手後比較願意開放地去找更多人聊聊,即便這並不代表女生在分手後沒有男生悲傷;另一方面,他們也發現,如果把分手原因歸咎於外在不可控的事件(如:父母反對、工作壓力),比起歸咎於自己或對方,會來得更為難過或憂鬱,但卻也會有較多的分手後成長。

也許真正重要的是,怎麼真正地從關係的斷裂之中,透過大量的與人談話,找到哪些是不可控制的外在因素,以及哪些事情可能會傷害到自己,然後試著去避開它們,在下一段感情裡,更加謹慎挑選,避免走上同樣的錯誤,也許會更有機會遇到能夠一起成長的伴侶。

本文由「 Psydetective-貓心」撰寫

延伸閱讀:

分手一定知道理由嗎?透過「心理依附」找出糾結的原因,領悟往往比答案更重要

想分手卻分不了?給「開關式關係」的我們:勇於面對自己的不安全感,爭取被愛的權利

※本文由女子學授權報導,未經同意禁止轉載。

https://share99.com/

分享給朋友:

※本文版權所有,非經授權,不得轉載。[ETtoday著作權聲明]

回到最上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