赴約前壓力很大乾脆別去!3重點學會切割生活中的「無效社交」

▲無效社交。(圖/女子學)

▲人際經營中其實有很多「無效社交」。(圖/Pexels@Vlada Karpovich)

文/女子學

人類是群居的動物,每天我們都會遇見各式各樣的人,包含親近的家人朋友與許多初次見面、擦肩而過的陌生人,但面對每天無數的社交場合,有時難免令人感到心累,不想再花時間交際應酬,只想一個人安靜地待著。

如果你的腦海中也曾掠過這樣的念頭,或許代表該花點時間好好審視自己目前的人際經營中,是否含有過多的「無效社交」!

何謂「無效社交」?

無效社交在 MBA 智庫百科中的定義是:「無法給你的精神、感情、工作、生活帶來任何愉悅感和進步的社交活動。」更白話一點來說,就是這樣的社交非但不會對你的生活產生助益,還可能十分浪費時間和消耗能量,是一筆沒有投資報酬率的交易。以下將分享幾個判斷「無效社交」的方法!

如何判斷是否為無效社交?

1.赴約前是否感到期待?

▲無效社交。(圖/女子學)

▲赴約之前覺得負擔很重,那很可能就是無效社交的第一個警訊。(圖/Pexels@Julia Larson)

還記得小時候出發戶外教學前的期待心情嗎?面對喜歡的事物,我們的身心都是很誠實的。如果在赴約之前,一點雀躍的心情都沒有,反而覺得負擔很重、不希望趕快到來的話,那很可能就是無效社交的第一個警訊。

2.參與當下心情是愉悅的嗎?

第二,可以觀察看看自己在參與當下時的心情,是很自在放鬆的?還是戰戰兢兢擔心沒話題聊?不斷猛盯手錶只想著要回家呢?

大家一定也都曾有過「快樂的時光過得特別快」的經驗,如果在這場社交之中,讓人感覺時間過的很慢的話,那這必定不是個愉快舒適的場合。

3. 結束後有沒有鬆了一口氣的感覺?

▲無效社交。(圖/女子學)

▲社交活動結束後可以回想期間是否有收穫。(圖/Pexels@Karolina Grabowska)

最後在結束的那刻,可以試著回想這一整天的行程,有沒有鬆了一口氣的感覺?試問自己在這段時間是否有所獲?無論是人脈、經驗、快樂、充實的感覺都可以。雖然做人處事不可能全都是自己喜歡的人事物,但至少在離開之後不要一無所獲,否則為何要大費周章花時間心力社交,不乾脆選擇在家休息呢?

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社交頻率

當然社交時的感受,也會取決於自己當下的狀態,有時之所以會感到疲憊並不一定代表眼前的一定是無效社交,很可能只是最近事情有點多無暇顧及。因此時刻關照自己的心理,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社交頻率也是很重要的!

在一個月之初,你可以先審視當月的行程規劃,為自己保留幾天休息的充電日,以「自己」為最大考量再去約定和其他人的約定,如果在答應的當下感到有一絲猶豫時,也別勉強自己一定要給予正面回覆,可以視事情的輕重緩急來安排社交活動,記住重要的人一定會等你,而面對不重要的事物,更大可不必為了顧全大局而累了自己~

延伸閱讀:

「害怕達不到對方期待,總是在討好別人?」學會拒絕他人請求,才能找到舒適的人際關係

斷絕「無效社交」的惡性循環:釐清各種社交關係對自己的益處,「質量」勝過交換來的名片

※本文由女子學授權報導,未經同意禁止轉載。

https://share99.com/

分享給朋友:

※本文版權所有,非經授權,不得轉載。[ETtoday著作權聲明]

回到最上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