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阿公阿嬤那學到的「知足」!用影像紀錄每一個完食的瞬間

▲知足讓我們擁有的更多:「學著把食物吃光,也是一件有使命感的人生任務!」。(圖/女子學提供)

▲(圖/Instagram@guanyuvlmf)

日前在專訪 Color C’ode 凱莉小姐創辦人蔡莉屏 Kelly 時,剛好談到與家中長輩相處的趣事,讓編輯頗有感觸。

Kelly 從小住在嘉義布袋的小漁村,長大後雖然離家工作,卻仍時常念著遠在南部的阿公阿嬤,就算忙碌,每個月也會撥空回去陪陪他們。一次的聊天中,Kelly 抬槓地問阿嬤午餐吃了什麼,沒想到阿嬤竟說她吃了一頓大餐,讓 Kelly 忍不住好奇地追問,到底是吃了什麼樣的大餐?阿嬤只是笑笑地說,她吃了一碗炒麵和炸花枝丸。

▲知足讓我們擁有的更多:「學著把食物吃光,也是一件有使命感的人生任務!」。(圖/女子學提供)

▲(圖/ Color C’ode 凱莉小姐)

這個答案雖讓人出乎意料但卻一點也不感到意外,對於很多樸實生活習慣的老一輩來說,一碗炒麵和一串花枝丸或許就是莫大的滿足。

在過去那個糧食、物資都不是那麼充裕的年代,經常都是滿滿的番薯籤配稀到幾乎看不見的飯,一家十幾口省吃儉用,才能換得一頓「加減」的溫飽。即便現在的生活寬裕多了,這些長輩仍將這份惜福的心沿續,一部分因為習慣簡樸,另一部分可能也是知道得來不易,才更懂得珍惜。

這樣知足常樂的生活態度,在他們身上充分地體現,也不由得使人反思,現代人不停地追逐美食享樂、更好的生活品質,這份欲望背後到底是為了什麼?明明得到了很多,但想要的卻也更多。

▲知足讓我們擁有的更多:「學著把食物吃光,也是一件有使命感的人生任務!」。(圖/女子學提供)

▲(圖/Instagram@guanyuvlmf)

不說別的,就舉每天的三餐為例,「飯菜吃光光」這個簡單的不浪費口號,能好好地落實的人又有多少?Instagram 上就曾有一系列以「小食光」為題的作品,以小巧可愛的日式器皿作為食器,兩兩一組,一張是盛滿食物的樣子,另一張是用餐完畢的空空賞,紀錄下每一個完食瞬間的小確幸。

創作者 Vivian 分享,會有此系列的創作靈感,其實是一次分別吃完栗子、橘子、百香果時,發現在每一個食物完整地被吃盡後,都會留下一些小痕跡,比如蚌殼、果皮或是醬油漬。

而在這段享用的過程中,儘管不是山珍海味,也非份量極多,但能夠一個人自在地品嘗想吃的東西,並且好好地把它吃完,所帶來的那份滿足與喜悅卻是很巨大的。於是,Vivian 決定開始拍攝這一系列的作品,希望能透過影像將這些讓人感到幸福的「小食光」留下。

▲知足讓我們擁有的更多:「學著把食物吃光,也是一件有使命感的人生任務!」。(圖/女子學提供)

▲(圖/Instagram@guanyuvlmf)

「學著把珍貴的食物吃得乾乾淨淨,也是一種有使命感的人生任務。」是 Vivian 為這系列作品寫下的註解。很多人常常認為一生中必須要完成很有成就的事,才算是成功、沒有白活,但每天都懷著感恩的心,把自己碗盤中的食物吃乾淨,不也是件很有意義的使命嗎?

這項計畫聽起來很容易,可是如果實際執行,會發現很多細微的挑食習慣,是在生活中不知不覺累積而成的,比方說挑掉橘子瓣上口感不佳的纖維、不吃比薩末端較難咀嚼的餅皮,和炒飯裡頭的綠色豆子,這些無形中、下意識的動作其實都算是浪費的一種。

▲知足讓我們擁有的更多:「學著把食物吃光,也是一件有使命感的人生任務!」。(圖/女子學提供)

▲(圖/Instagram@guanyuvlmf)

面對全球的糧食不均,我們可能無能為力,但關於剩食,我們可以從自身做起,練習每一次都將碗中的食物清空,就算真的不喜歡某一種食物,也可以透過點餐時的篩選,或是請一同用餐的親友幫忙,舉手而為,用最大的力氣避免產生浪費。

「知足惜食」雖然是件小事,但卻蘊含著很重要的人生觀,如果這社會上的每一份子都能對任何人、事、物都懷抱著感謝和滿足的胸襟,那麼面對生活便不會有那麼多地不滿和抱怨,日子也自然而然充滿著快樂。因為我們擁有的,永遠比想像中的多更多!

延伸閱讀:

別讓抱怨充斥你的生活:試算「Your Life in Weeks」,我們還有幾週能快樂?

開始看重愛情以外的事物:給 30 歲後走過歷練並不斷成長的你

※本文由女子學授權報導,未經同意禁止轉載。

https://share99.com/

分享給朋友:

※本文版權所有,非經授權,不得轉載。[ETtoday著作權聲明]

回到最上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