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只專注製錶!「勞力士雄才偉略大獎」鼓勵倡議家保護地球的決心

▲▼ 勞力士,雄才偉略大獎,地球永續,環保,生態 。(圖/勞力士提供) 

▲▼ 勞力士,雄才偉略大獎,地球永續,環保,生態 。(圖/勞力士提供)

▲2023年「勞力士雄才偉略大獎」得主出爐!(圖/勞力士提供,下同)

記者萬玟伶/綜合報導

全球頂尖製錶商勞力士,不僅專注於製錶,也全力支持著這些為地球永續奮鬥的人。1976年,勞力士創立了「勞力士雄才偉略大獎」(Rolex Awards for Enterprise),以表揚這些致力於改善人類生活、保護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的人士,以實際的援助鼓勵他們繼續前行,實現對生態、環境與人類有長遠益處的計劃。

透過由10位國際知名專家和相關領域的頂尖人士組成的評審團,勞力士近期公布榮獲2023年「勞力士雄才偉略大獎」的多位得主,再次凸顯勞力士對於保護地球的堅定承諾。

康斯坦丁諾・奧卡・丘塔斯
CONSTANTINO AUCCA CHUTAS

生物學家康斯坦丁諾・奧卡・丘塔斯是克丘亞(Quechua)原住農民的後裔,他在30多年前仍是生物學生時,在秘魯庫斯科進行實地考察,親眼目睹不斷擴張的農場、每年的火災和非法伐木對環境造成的影響,自此對環境保護產生濃厚興趣。

最初,他與當地同事和其他居民合力統籌造林工作,2000年他成立安地諾斯生態協會(Asociación de Ecosistemas Andinos,ECOAN),與本土社區和當地政府合作,保護備受威脅的秘魯安地斯生態系統。在 22 年間,此組織共種植450萬棵本土樹木,與60多個社區合作,並在秘魯安地斯山脈設立16個保護區。

▲▼勞力士,雄才偉略大獎,地球永續,環保,生態。(圖/勞力士提供)
▲康斯坦丁諾・奧卡・丘塔斯。

2014年,適逢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代表前往利馬,安地諾斯生態協會聯同秘魯韋爾卡努塔山脈的村民,在一天內種植57,000棵本土樹木。有鑑植樹活動取得空前成功,令活動成為一年一度的植樹節,稱作「Queuña Raymi」。奧卡・丘塔斯說,「我們種植的每一棵樹,也能回饋大自然。我們深信種植的樹木越多,感到快樂的人也會越多。」

奧卡・丘塔斯主張的修復模式也圍繞原住民的「ayni」和「minka」原則,意指「互惠互利」和「共同工作」。奧卡・丘塔斯與安地諾斯生態協會一同建立保護區,並向當地居民提供培訓,協助種植、監測及管理森林地區。 爾後,奧卡・丘塔斯榮獲勞力士雄才偉略大獎,這有助他推動造林工作。他希望當地和原住民社區能夠主導土地管理策略,以永續發展的方式合力取得森林收成,保護本土經濟並保育文化傳統。



貝絲・科伊吉
BETH KOIGI
肯亞企業家貝絲・科伊吉在環境翠綠且雨量充足的利穆魯山區成長,她一直認為充足潔淨的水源供應是理所當然的事情,但當她前往肯亞東部就讀大學,發現水中充滿泥沙,才令她頓然改觀。

科伊吉在學生時代早已展現聰明才智和商業頭腦,她設計出一款效果甚佳的濾水器,並向其他學生和當地社區出售。她的濾水器業務很快便拓展至全國,這也讓她進一步意識到自己只是觸及問題的表面,原來很多肯亞居民不僅缺乏潔淨飲用水,甚至連水源也十分匱乏。

▲▼勞力士,雄才偉略大獎,地球永續,環保,生態。(圖/勞力士提供)

▲貝絲・科伊吉。

隨後,科伊吉與其他學者合力展開數個月的研究,最終,他們研發出太陽能空氣製水器,從空氣中提取潔淨的飲用水。2017 年,他們創立了馬吉克水源公司(Majik Water)通過將多部設備堆疊起來使用,製水器根據空氣濕度,每日可生產20至500公升的水,最高產量更可達每日10萬公升水。「只要有空氣,便有飲用水!」

製水器除了為人類提供飲用水外,還可生產足夠水源供農業使用,令社區居民更加健康、並改善生活狀況,甚至還可帶來就業機會。馬吉克水源公司便培訓當地婦女和年輕人,學習經營售水亭。她相信在勞力士大獎及勞力士「保護地球 · 恒動不息」計劃的襄助下,即將於肯亞北部裝設的製水器能夠加快整個項目的步伐,把技術推展至全國乃至全球其他地區。

 

英薩 · 干尼
INZA KONÉ

儘管象牙海岸是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西非國家,但其野生動物的環境卻危機四伏。本土和工業規模的森林砍伐,令國內大部分的翠綠森林漸漸消失,更令迷人的靈長類動物失去家園,無處棲息。

英薩・干尼竭力保護地區內僅存的原始森林,也就是佔地11,000公頃的塔諾埃-埃伊沼澤森林。這是無數瀕危物種的家園,包括區內四種飽受威脅的靈長類動物——羅洛威鬚猴、白枕白眉猴、白腿疣猴及沃爾德倫紅疣猴。

2006年,他協助制定一個遍及區內11個社區的保育項目,讓經常與鄰近野生動物發生衝突的人類,轉為擔當保護者的角色。干尼與塔諾埃-埃伊社區首次合作僅僅兩年後,便帶頭發起一場反對運動,阻止將8,000公頃森林排乾並改建成棕櫚油種植園。「我們與社區成員深入討論,他們表明願意為下一代,保護祖先留下的非凡傳統和生物多樣性。」象牙海岸政府最終在2021年12月宣布將塔諾埃-埃伊森林劃為社區管理的自然保護區,讓區內11個村莊一同成為森林的合法所有者及管理員。

▲▼勞力士,雄才偉略大獎,地球永續,環保,生態。(圖/勞力士提供)

▲英薩 · 干尼。

為了確保森林在不久的將來得到充分保護,干尼現在計劃記錄森林內的無數野生動物。他最希望能引證沃爾德倫紅疣猴的存在,這種紅疣猴最後一次被確認生存於此已是1970年代。即使只能證明少數沃爾德倫紅疣猴仍在野外生活,也能為塔諾埃-埃伊森林的未來保育工作注下強心針,因為此片森林很可能是世上唯一能夠找到這些猴子的地方。

干尼希望塔諾埃-埃伊項目能夠取得成功,讓以社區為本的森林保育模式推展至整個西非。為了實現這個目標,他正邁出第一步,著手在位處加納塔諾埃河對岸、與塔諾埃-埃伊接壤的森林推行類似的項目,從而在兩國之間建立大型跨境森林保護區。

丹妮卡 · 莉亞汀尼 - 費雪
DENICA RIADINI-FLESCH

印尼是全球最大的成衣國家之一,但只有不足2%的服裝和紡織工人(其中絕大部分是女性)能賺取足以維生的工資。

莉亞汀尼-費雪想為她們解決的第1道問題,就是確保成衣女工獲得公平的生活工資。2016 年,她成立社會企業SukkhaCitta,透過網站和多個零售商銷售優質的傳統工藝服飾。這個模式十分成功,與SukkhaCitta合作的女性收入平均大增 60%。隨著越來越多婦女掌管家庭財務,村內兒童(特別是女孩)的營養和教育狀況均有所改善,為永續發展的模式奠定基礎。

環境狀況是莉亞汀尼-費雪需要面對的第2道難題。時裝產業慣用有毒染料,而印尼棉花幾乎全由進口得來,並在使用有害化學物質的大型單一農場中種植。「種植棉花需使用大量的除草劑,因此棉花堪稱為世上最骯髒的農作物。」

「我們找到上一代的印尼棉農,她們仍記得自己的祖母如何將棉花融入森林生態系統,從而減少對化學物質的需求。」莉亞汀尼-費雪對現在SukkhaCitta所採用的傳統方式深感自豪。「這並非甚麼嶄新技術,而是數代印尼人流傳下來的本土智慧。」

▲▼勞力士,雄才偉略大獎,地球永續,環保,生態。(圖/勞力士提供)

▲丹妮卡 · 莉亞汀尼 - 費雪。

她的團隊同步也在研發應用程式,把項目擴展至印尼的偏遠地區。SukkhaCitta僅由3位女性創立,目前與400多名工匠和小農直接合作,至今已改變超過 1,500 人的生活。她相信透過勞力士大獎、而成為勞力士「保護地球・恒動不息」計劃的一部分,有助她在日後把工藝學校的數量增加兩倍,目標是在2030年前惠及多達1萬人。

面對家園迫在眉睫的生存危機與生態環境的急速惡化,會有多少人選擇挺身而出?當我們還在思考各種可行性時,這一群生物學家、中小企業家、社區保育者以及斜槓創辦服飾品牌的經濟學者,早已經邁開改革的步伐,以自身為中心點,讓影響力如漣漪般一圈圈擴散出去!

讓我們一起為勞力士和這群有志之士打氣,不吝給予關注與支持,為他們的努力喝采!因爲這些人的努力,正是推動這個世界恒動不息力量!

>>跟著2023年「勞力士雄才偉略大獎」得主的腳步,為下一代傳承更好的生活環境

分享給朋友:

※本文版權所有,非經授權,不得轉載。[ETtoday著作權聲明]

回到最上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