▲(圖/Pinterest)
在應徵一份工作前,你有辦法列出自己之所以投遞履歷的原因嗎?撇除自身專業技能、薪資收入等條件,你是否能再更具體描述其餘的附加因素?譬如參與得以發揮自身所長的專案,或期許在一次次實戰中將原有專長磨練得更鋒利,這些都可能是當下難以察覺,但無形間使你對欲應徵職務產生興趣的原因。或許,求職時除了觀察表面的職務描述與待遇,可接續問自己兩個問題:
你預計從這份工作中帶走的是什麼?
▲(圖/Unsplash@wildlittlethingsphoto)
當我們在抉擇日後的工作時,通常都會對於眼前的選擇抱有期待。這些期待不一定是工作本身,而是對於「選擇這份工作後,它可能帶給我的任何事物」感到嚮往。例如期許工作收入帶來生活穩定,期許工作上的挑戰能豐富閱歷,期許學習業界獨有的專門技術,又或是期許能在日後獲得升遷賞識。種種期待加總而成,促使你做出每次投遞履歷的選擇;也是在這屢次的選擇中,把欲追求的工作形式整理得更清楚,好在下次做出更適合自己的抉擇。
「我希望未來從這份工作中收穫什麼?」求職前帶著這個問題出發,是提醒自己別為了快速找到工作,導致最終選擇偏離原先計畫好的軌道。除此之外,也是先為日後的就職條件劃設底線,避免單靠一時感覺與表層因素來挑選就職環境。
其中是否涵蓋對自我的職涯發展期許
▲(圖/Unsplash@linkedinsalesnavigator)
求職前一定會瀏覽大量與職缺相關的資訊,在觀察期間我們會發現,某些職務只能在產業內單線垂直發展,某些則能夠跨域發揮,而某些卻只能在平行的點與點間流動。這時就可以來看看,接下來要應徵的職務屬於上述哪一種,而自身的職涯的展望又是哪一種?
之所以要先確認,是因為雖然每份工作理論上都是各自獨立,但實際上卻經常會相互連接,到最後形成有脈絡可循的職業發展生涯。因此在求職前,除了釐清想從接下來的工作中獲得什麼,也可以問問自己在做出選擇時,無形中是否已概括了對自我的職涯發展期許。若有,那是個不錯的開場,表示你對未來的規劃已有了基礎想像;而若沒有,那也挺有趣,可以期待日後的自己會產生怎樣的化學變化。
知道自己之所以想要眼下這份工作的好處,在於知道後,你可以有更具體的列表評估工作前後的想像哪裡不同,以及充分審視與檢討的空間,以免日後再有類似的誤會產生,或者從中詮釋出更多樂趣。
延伸閱讀:
「成就,是由一次次目標的達成累積而成」:設立工作上欲達成的目標,賦予努力系統化的意義
※本文由女子學授權報導,未經同意禁止轉載。
我想要說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