觀點/大葉高島屋重回天母第一 2大優勢擺脫老味 2年人潮成長100%

▲▼天母,大葉高島屋。(圖/資料照)

▲大葉高島屋在地經營第29年,重新站回天母營業額第一高的百貨公司。(圖/資料照)

記者蔡惠如/台北報導

大葉高島屋正邁入第29年的周年慶,這間與天母在地民眾情感深厚的百貨,在硬體設備老舊、其他競爭對手出現之後,曾進入沉寂狀態,從2021疫情年中開始啟動改裝,第一步就先拆除「自家地標」環形手扶梯,積極導入讓民眾有感的餐飲、生活選項,整體氛圍也年輕化,在今年周慶記者會上喊出55億元年營收目標,要重新站上天母第一的位置,大葉高島屋開始甦醒了。

▲大葉高島屋改裝後中庭。(圖/記者蔡惠如攝、大葉高島屋提供)

大葉高島屋在1994年開業,座落在消費力高、充滿異國風情的天母商圈,當時在台北是指標貴婦百貨之一,歷年最高營收直逼近60億元,在當時的台灣社會幾乎沒幾個百貨能達到,地下一樓指標的環形手扶梯跟大型水族箱的設計,也是百貨幾乎無二的規格。

然而20年期間歷經天母商圈沒落與SOGO、新光三越進駐天母,大葉高島屋也呈現疲態,在2014年斥資12億大改裝,引進快時尚等話題品牌,但投資效益未達年營收50億元目標,且因改裝導致精品櫃撤出,反痛失高端忠誠客,間接導致高島屋日方撤資,目前資方僅有大葉集團,高島屋角色僅於品牌授權跟技術合作。

▲大葉高島屋、美麗華百樂園、宏匯廣場周年慶。(圖/各業者提供)

2021年大葉集團董事長葉季展接手大葉高島屋,正是新冠肺炎疫情、百貨業正徬徨張望的時候,大葉高島屋開啟注入活血,熟客發現以往的DM設計變年輕了,插畫、普普風登上封面,連「自家地標」環形手扶梯也被拆除,改用同側直行的設計,雖然特色不見,卻讓室內廣場空間加大30%,視野開闊且動線更加方便,購物體驗也直接升級。

▲大葉高島屋改裝後中庭。(圖/記者蔡惠如攝、大葉高島屋提供)

▲過去有兩個環形手扶梯,如同法式階梯的造型,是館內特殊的設計。(圖/大葉高島屋提供)

▲大葉高島屋改裝後中庭。(圖/記者蔡惠如攝、大葉高島屋提供)

▲大葉高島屋改裝後中庭。(圖/記者蔡惠如攝、大葉高島屋提供)

▲修改後視野更加開闊,動線也變順暢了。(圖/記者蔡惠如攝)

葉季展對此表示:「拆除主要原因是因為環形手扶梯本身也老舊了,機件難找也不好維修跟處理,所以拆除是很自然的決定。」而這樣的不留戀過去、實務的風格,也落實在疫情年啟動的賣場改裝上。大葉高島屋主管表示,從2021年起至今的改裝面積約莫佔50%,而持續引進餐飲就是要找回人潮跟服務社區民眾。

▲大葉高島屋、美麗華百樂園、宏匯廣場周年慶。(圖/各業者提供)

▲在台北唯二的日式熱門吃到飽旭集,9/26正式在大葉高島屋開張。(圖/饗賓提供)

近年來大葉高島屋持續積極引進「話題餐飲」,而他們的標準並非容易成為過往雲煙的網美店,而是以「與市中心高端百貨餐飲標準的品牌」來引進,企劃本部副部長林建成表示,與旭集的合作就是一例,目前台北市只有2間,意即大葉高島屋可以吸引到50%的旭集客群來店,即便不是天母周邊的民眾,都有可能走進大葉高島屋。

不僅熱門吃到飽旭集加持餐飲,還有天母知名的台菜老店興蓬萊、上海鄉村都在大葉高島屋開出百貨首店,主要原因在於重新審視大葉高島屋的百貨優勢,就是「大」。

▲大葉高島屋、美麗華百樂園、宏匯廣場周年慶。(圖/各業者提供)

▲知名台菜老店興蓬萊進駐大葉高島屋12樓。(圖/業者提供)

大葉高島屋約有1.4萬坪營業面積,是天母百貨最大,加上近2000個停車位,這樣的空間優勢不但能引進更多種類的餐飲選項,也能說服餐飲品牌願意進場投資,近兩年持續更新餐飲,其「先有人流、後有品牌」的策略順利進行,近期每個月來店人潮可達70萬人次,是疫情前的1倍。

▲大葉高島屋董事長葉季展。(圖/記者蔡惠如攝)

▲深耕社區資源,用商圈格局來做生意。(圖/大葉高島屋提供)

而在地29年的深耕,更是另一種無法取代的優勢,其實天母啤酒節等著名活動,都是由大葉高島屋先發起的,賣場之於在地也有另類活動中心的角色,持續與天母商圈發展協會、在地社團的緊密合作,也讓天母老店願意力挺,興蓬萊就是一例,之前大葉高島屋向這間台菜老店提出邀約,原以為會有點困難,沒想到餐廳正好也有開二店的意願,坪數大小也好談,就促成這次合作。

而林建成也表示,天母商圈之前估計消費年產值大約在100億元至120億元之間,目前也希望透過商圈協會與其他2間百貨串連,大家一起推動天母商圈復甦、把餅做大,到時覺得規模到150億元也很有機會,呈現出在地老大哥的格局。

分享給朋友:

※本文版權所有,非經授權,不得轉載。[ETtoday著作權聲明]

回到最上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