氣血不足會發胖、精神差!中醫曝「4類氣血不足」症狀和調理法

▲▼ 中醫師教4種氣血不足肥胖症狀和改善法 。(圖/達志示意圖、公關提供)

▲中醫師提醒氣血不足會導致發胖、浮腫,還會影響精神和肌膚狀態。

記者張毓容/台北報導  圖/達志示意圖、公關提供

每次辛苦減肥沒多久又胖回來?努力少吃多動但瘦身效果卻不好?長期深耕健康減重與女性體質調理的中醫師曾宜萱表示,現代人肥胖多為綜合性原因導致的結果,除了飲食,還包含壓力、作息不規律,情緒不穩、內分泌失調等,但許多人在減重時經常忽略根本性體質問題,多藉由飲食控制、運動改善,然而未解決根本體質問題,難以達到長期穩定效果。而從中醫角度,造成肥胖的根本原因在於「氣血不足」,不僅會影響代謝導致肥胖和浮腫,還會讓人精神變差、肌膚變得暗黃。她就點出4大類「氣血不足」的症狀和建議調理方式,教你居家自我檢測,從源頭了解自身肥胖的原因,根據體質對症下藥,提升減肥效果的同時也幫助改善健康。

▲▼ 中醫師教4種氣血不足肥胖症狀和改善法 。(圖/達志示意圖、公關提供)

致力於將美學與中醫的健康養生之道融入生活中,推廣「中醫美學」的中醫師曾宜萱指出,氣是人體運行的動力,而血則是動力的泉源,從中醫角度來看,造成肥胖的根本原因在於「氣血不足」。當身體氣血不足時,內在循環會隨之失調,無法有效代謝,不論如何少吃多動,都無法有效代謝。

而氣血不足不僅會讓體內機能失調,導致肥胖和浮腫,還會連帶影響氣色,使皮膚變得黯淡蠟黃,並讓人經常感到困乏,難以提起精神。曾醫師提醒:「體內廢物持續堆積,不僅容易形成高血脂、脂肪肝與最難解決的『游泳圈』,還會降低免疫力,引發更多健康問題。」她就提出4種「氣血不足」的自我檢測方式,從症狀判斷和建議改善調理方法一次告訴你。

▲▼ 中醫師教4種氣血不足肥胖症狀和改善法 。(圖/達志示意圖、公關提供)

#氣虛型肥胖

氣虛經常導致代謝差,常見症狀包括精神萎頓,面色淡白,四肢無力,容易頭暈、嗜睡,心悸自汗,且嘴唇蒼白、舌淡脈虛細而無力等。

調理方法建議以「健脾益氣」為主。在飲食選擇上,曾醫師建議日常多吃魚、雞肉等蛋白質,以及黃耆、山藥、薑、紅棗等補氣食材,且要避免過多冰冷寒涼的食物,如苦瓜、白蘿蔔、含糖手搖冷飲、生魚片、椰子、柚子等。可以搭配按壓百會穴、足三里等穴位。

▲▼ 中醫師教4種氣血不足肥胖症狀和改善法 。(圖/達志示意圖、公關提供)

#陽虛型肥胖

陽虛易使身體代謝緩慢,常見症狀包括容易怕冷,手足不溫,易感疲勞,且舌淡胖嫩,脈沉遲。

調理方法以「溫補脾腎」為主。飲食選擇建議日常多吃甘溫補脾陽、溫腎陽為主的食物,如羊、雞、魚、鱔、蝦等蛋白質,與茴香、核桃、腰果、生薑等食材。少吃生冷、苦寒、黏膩食物,如螃蟹、海帶、紫菜、芹菜、苦瓜、冬瓜、西瓜、香蕉、梨、綠豆等,同時應注意,即使在盛夏也不要過多食用寒涼之品。可以搭配按壓關元穴、命門穴等穴位。

▲▼ 中醫師教足4種氣血不肥胖和改善法  。(圖/示意圖/達志影像)

#痰濕型肥胖

因喜食肥甘甜黏,體內痰濕阻礙代謝,常見症狀包括面部皮膚油脂較多,多汗且黏,日常容易感到頭昏胸悶,身體沉重、消化不良、水腫、痰多,且舌苔厚膩、脈滑等。

調理方法以「化痰去濕」為主。飲食上建議,由於痰濕代謝慢,需多吃溫涼熱性、除濕利水的食物可促進循環,如胡椒、薏仁、紅豆水、玉米鬚等。藥材上,去濕可選陳皮、澤瀉、茯苓、白朮等,或有助於補氣的黃耆、黨參等。此外,須避免吃生冷的食物,像是冰品與偏冷性的水果,如橘子、西瓜等。可搭配按壓豐隆穴、足三里等穴位。

▲▼ 中醫師教4種氣血不足肥胖症狀和改善法 。(圖/達志示意圖、公關提供)

#濕熱型肥胖

體內濕熱不利代謝,常見症狀包括容易口乾舌燥、口苦口臭,排泄黏滯不暢或秘結,皮膚易出油且頻繁出現痘痘、粉刺問題,且舌質偏紅,苔黃膩,脈滑等。

調理方法以「清利濕熱」為主。飲食上日常建議多吃甘寒、苦寒或甘平等清利濕熱的食物,蔬菜類如芹菜、冬瓜、絲瓜、苦瓜、黃瓜等,其他如綠豆、蓮子、茯苓、西瓜等也可多食用。要注意少吃羊、鵝肉、鱔魚、動物內臟等肥厚油膩類;韭菜、生薑、辣椒、香菜、酒、胡椒等燥熱類,以及烹炸燒烤等辛溫助熱食品。可搭配按壓內關穴、列缺穴等穴位。
 

分享給朋友:

※本文版權所有,非經授權,不得轉載。[ETtoday著作權聲明]

回到最上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