▲不要只會抱怨反而失去人生的風景。(圖/pixabay)
編輯/借借
有沒有遇過一種人,過生活好像全部人都對不起他,只會做膚淺無意義的比較,深怕別人不知他眼界很小,自己卻沾沾自喜,像是全世界他最懂最識貨,其實他在抱怨的時候,早就錯過當下的風景,最虧的,是他自己。
一位作家在網路上說出導遊朋友的遭遇,旅行團中這種大媽最多,口頭禪就是「這個景點比昨天還醜」、「這餐廳比昨天的還難吃」、「今天住的房間比前幾天新一點」、「那又怎樣」、「我覺得台灣還是比較好」。
這種「比較法」非常無意義,而且膚淺,現在這餐你覺得比昨天還難吃,所以就不吃嗎?以「難吃」來形容,只會越吃越不爽,當下原本能好好的體驗,就因為這句話把整個氣氛都糟蹋了,錢也付了人也來了,也花時間了,是不是自己找罪受?
日本有一種感恩文化,在吃飯前會以「いただきます(我開動了)」來開始,意思是對食物表示尊重,感謝賞賜的意思,無論口味如何,都要以感恩的心情開始,心中會下意識地找出優點,如菜中自然散發的苦味,也變成一種餘韻,而吃完了之後,也會說聲「ごちそうさま(多謝款待)」代表感謝農夫、廚師等辛勤奔走而做出眼前料理的心意。
雖然我們不需要像日本人這樣強調感謝,但凡事往好處看,最大獲益的人往往是自己,只會跟「昨天」、「上次」來比較,嫌東嫌西的生活,人生實在很難過得快樂,好像很挑剔、很愛評論,其實非常膚淺,再追問一下就露出破綻,只是自己的好惡,跟品味無關。
上一代的台灣人,太愛用「好」與「壞」評論眼前的事物,缺乏客觀的描述,心裡只覺得要把所有的事情都打上分數,因為自己也是被從小打分數打了一輩子,評論一個人就只能說「他比我美」、「我比他胖」,評論餐廳就說「某某餐廳比它好吃」,無意義,也很無聊。
放下好壞的極端思考,試著發掘一件事物的好,也不要帶有主觀的惡去評論不熟悉的事,體驗當下,其實能感受到的「好」會更多,人生也會更開心。
我想要說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