▲大部分的人都是當了媽媽後,才開始學著如何做一位媽媽。(圖/《哈囉掰掰,我是鬼媽媽》劇照)
文/女子學
「大部分的人,都是當了媽媽後,才開始學著如何做一位媽媽。」歷經懷孕 10 個月、生產,以及寶寶出生後的手忙腳亂,我們逐漸熟悉「母親」這個角色,習慣人生出現了另一個小生命,明白往後有很長的日子,需要為他撐起重擔。
馬不停蹄的生活中,有些媽媽可能全心全意地育兒,有些則可能回到職場當個「半職」媽媽,即便忙碌的比重不同,但對孩子的愛和重視,是每位母親與生俱來的天性。當時間被切得瑣碎,過去許多休閒、享樂成了奢侈,睡不飽、半夜被吵醒都是家常便飯,身心理承受巨大的轉變,甚至沒有機會好好關心自己內外在的需求,日復一日便很容易不快樂、鬱鬱寡歡。
正處於寶寶照顧的過渡期也好、育兒的成長期也罷,都需要強韌的精神,和足夠的耐性與勇氣,才能循序漸進地往前走。剛成為新手媽媽的編輯,希望能用文字的力量,帶給同在育兒路上的妳們短暫的充電和能量;別忘了,做一位媽媽的同時,我們依然是父母疼愛的女兒、先生寵愛的妻子,更是「妳自己」。
接受過渡期,習慣孩子分分秒秒都在改變
▲寶寶成長是一段段的過渡期。(圖/《孩子別哭》劇照)
剛出生的寶寶,幾乎每天都在變。雖然長輩或月子中心、醫院的護理師,都會教媽媽們一套基本上的照顧模式,但總有必須磨合、適應的時候,無論是作息大混亂,或者多出的各類瑣事都令人十分崩潰,許多無處宣洩的媽媽,則可能出現產後憂鬱症。
必須先理解的是,寶寶成長是一段段的過渡期,現階段的生活和日常不會是一輩子,每個時期會有不同的習慣需要調適。孩子每分每秒都在成長,接受往後好一段時間都得重新適應,是身為父母必修的永恆課題。
每個孩子都是不同個體,不給自己過分的壓力
▲每個孩子都是不同個體。(圖/《哈囉掰掰,我是鬼媽媽》劇照)
在育兒路上,時常可以聽到許多來自四面八方的關心,哪個長輩阿姨說寶寶太瘦、媽媽群說六個月前一定要哺乳、網路上的各種宣傳,所有聲音皆聲稱是「為了孩子好」,造成媽媽無形的壓力。
事實上,小兒科醫師也說過,每個孩子是不一樣的個體,即使是小寶寶也有自己的個性和喜好,加上出生時的體質和生活環境,成長的速度和哺餵的方式理當就不同。因此,媽媽們只要抓到和孩子的默契,互相適應之後,漸漸就能達到平衡,我們便能抓出空檔做點自己的事情,即便只是看幾頁書、追幾分鐘的劇,都是暫時的舒壓。
任何階段都是學習,勇敢隨著孩子一起成長
▲學習面對不同時期的變化,陪著孩子一起成長。(圖/《孩子別哭》劇照)
「探索世界,站在孩子的視角,看到別於以往的事物或觀點。」
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,做父母的除了得時時關心他們的成長狀態外,自我心情的調適也很重要。面對不同時期的變化,都要抱著學習的心態應對,將現階段的經驗做轉換,久而久之,不僅能更加得心應手,也能使心情趨於平衡,建立並習慣時時在變換的生活與習慣。
即便自己的時間越來越少,過去自由自在的日子短時間內也回不去,但我們終究是我們,本質上累積的內涵和價值觀,不會因為人生多了「育兒」就失去。用正確的觀念,坦然接納任何時期的取捨,依然能成為最喜歡的那個自己!
延伸閱讀:
害怕身分改變失去自我?別只想著恐懼,先問自己:「如果沒有成為媽媽,以後會不會後悔呢?」
你準備好成為一名母親了嗎?給新手媽媽們的 4 個心理調適:「別害怕人生從此會不同!」
※本文由女子學授權報導,未經同意禁止轉載。
我想要說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