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似省錢 實際上卻「更花錢」的6個行為

▲理財,記帳,儲蓄,薪水,。(圖/pexels)

▲有時候想省錢,反而花更多。(圖/pexels、unsplash)

記者蔡惠如/綜合報導

在追求理想生活的道路上,「存錢」無疑是每個人都會面臨的課題。然而,在節省開支的過程中,許多人卻陷入了一個誤區,認為只要盡量節省,就能積累更多的財富。但事實真的如此嗎?根據《Inc.》雜誌的報導,有6種看似能幫你省錢,實際上卻會讓你花費更多的錯誤消費習慣,甚至把錢「放在銀行而已」都不是一個好作法。

▲修車,保養(示意圖/取自免費圖庫Pexels)

開舊車
購買新車會付出一筆較大開銷,會讓許多人感到卻步,而考慮二手車甚至是三手車,但事實上舊車的維修、保養與保險費用可能超出預期。調查發現,開舊車的駕駛每年平均會增加約3萬元的額外花費,當然這還是需要考量使用車子的模式,還有舊車的實際情況,但勉強使用車齡已高、各方面效能低落的舊車大部分都不是划算的交易。

▲▼過年,春節,理財,貧窮,心理,消費,支出。(圖/免費圖庫pexels)

喜歡買促銷商品
許多人在面對促銷商品時,常被低廉的價格所吸引,卻忽略了自己是否真的需要這些商品,或者創造情境來使用它們(例如沒有喝咖啡的習慣,但卻告訴自己可以試試看開始喝咖啡),其實有折扣商品,都是所謂的「假折扣」,使用過高的定價來呈現實際售價的差距感,實際上並未真正省下多少錢。

▲▼過年,春節,理財,貧窮,心理,消費,支出。(圖/免費圖庫pexels)

偏好低價衣物
購買低價衣物看似能節省開支,但這些衣物通常品質不佳,容易出現褪色、脫線等問題,而且買便宜衣服不免會有「不合適就算了,反正一件這麼便宜」的心態,不但比購買品質好的衣服增加更多更換頻率,也很容易買多,最終增加開支。建議先了解自己喜歡跟適合的風格,精準的購買產品,品質好的布料穿起來也更舒適,也是一種利多。

▲▼ 星座,土象,投資,股票,基金,被動收入,理財,朋友,同事。(圖/unsplash)

只存錢放銀行
許多人習慣將錢存入儲蓄帳戶,然後看著數字滿滿增加,好像有更多安全感,但由於存款利率普遍不高,近年通貨膨脹更是驚人,把錢放在銀行等同越變越少,若想更有效率地存錢,應考慮其他投資項目,可參考自己能接受的程度選擇投資標的,如穩健型股票、基金等。

▲▼網購,刷卡,宅經濟。(圖/pexels)

買到免運費
在網購時最常遇到,為了達到「滿額免運」,許多消費者會購買一些並不急需的商品,除非你在家有很徹底庫存管理,不然其實很多時候都會忘記,或者為了免運門檻,會說服自己為「只有80%喜歡」的商品付帳,結果導致最終花費遠超預算。

▲抽血,健康檢查,注射,護理師,醫院,病人。(圖/取自免費圖庫Pexels)

延遲或拉長健康檢查
許多人延遲健康檢查、減少健康檢查的次數來省錢,這可能是最大的誤區,因為健康是財富的基礎,一旦錯過早期疾病的預警,未來可能需要支付更高昂的醫療費用。真正的節省不是盲目削減開支,而是理智評估每筆支出的必要性和長遠影響,才能避免踏入更「多花錢」的陷阱。

分享給朋友:

※本文版權所有,非經授權,不得轉載。[ETtoday著作權聲明]

回到最上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