專題/人口不到千萬人 瑞典憑什麼用設計產業年創2兆台幣?

▲瑞典斯德哥爾摩的城廓,多半沒有華麗的設計。(圖/讀者提供,以下同)

記者蔡惠如/斯德哥爾摩報導

北歐一向給人富足、和平的印象,其實在百年前,瑞典也面臨周邊工業強國的壓榨,出現大量移民至新大陸找生機,近15年來開始發展設計產業,即便現在人口還比台灣少上一半,仍能靠創意賺進大筆財富,設計產業的產值高達2兆台幣,誰說人口少的小國沒有生存之道?

走進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阿蘭達機場,第一個印象就是「樸實」,機場內沒有花枝招展的賣店與閃亮招牌,只有幾間簡單的咖啡廳,進出的人流也不像亞洲大城機場那樣擁擠錯落,就像是60年代美國機場一般。

▲瑞典斯德哥爾摩。(圖/讀者提供)

▲瑞典斯德哥爾摩。(圖/讀者提供)

▲阿蘭達機場的外觀與內部咖啡廳。

瑞典是世界第三的居家設計大國,也是世界音樂三大出口國,這樣一個國家門面或許無法讓旅客驚豔,卻也實實在在的顯露出平穩樸實的瑞典精神,正巧反應出它們向國際灌輸的設計風格。

不像鄰國挪威有豐富的石油礦藏,也沒辦法效法冰島走上風險投資,瑞典深知自己的劣勢與優勢,瑞典人民的英文水平,是全歐洲數一數二的,因為瞭解自己的人口少、市場小,不可能僅作國內市場,必須走到國際,即便瑞典語應該傳承,在教育上早就把英文視為「第二語言」而非「外語」。

▲瑞典斯德哥爾摩。(圖/讀者提供)

▲瑞典人口近年才「剛突破」1千萬,內需市場不大的情況下,早明瞭自己要做國際市場。

在瑞典家電品牌伊萊克斯辦公室,就會發現即便是瑞典人,在談天說笑時也會用瑞典語與英文夾雜溝通,而人種也相當豐富,不時看見歐洲人、美國、亞洲等職員在交談、開會或是互相問候,員工表示,公司內部有申請至其他國家分部的工作機會,讓員工能體驗各國職場,培養更全面的國際觀。

▲瑞典斯德哥爾摩。(圖/讀者提供)

▲伊萊克斯瑞典總部有許多來自各地的員工,英文溝通無礙,還鼓勵員工培養國際觀。

放眼了國際市場,就回到設計內涵,15年前瑞典政府把生物科技、通訊科技以及設計產業規劃成3大國家發展支柱,發展設計的決定確實有了回報,設計無法看成一個業種與品項,因為它能深入各種不同的產品與產業,但要如何與周邊的設計大國做出區隔?

跟隨永遠無法超越原創,拉回自己的歷史背景與生活文化,才能走出一條新路,瑞典人要面臨半年的永夜嚴寒,華美的裝飾無用,最要緊的是實用元素,簡潔耐看又有用途的設計成了重點,也反映了務實文化。

▲瑞典斯德哥爾摩。(圖/讀者提供)

▲瑞典斯德哥爾摩。(圖/讀者提供)

▲街道與建築少見華麗的裝飾,反映了瑞典國民務實的特色。

而北歐採取的社會民主主義模式,也間接增強了設計產業的力度,高達30%起跳的高稅收,亦即所賺的錢至少要有3成分給其他人,成為共產,但小孩從出生到成人的福利與教育費用不用煩惱,還有其他醫療等社會福利,留著的7成薪水其實讓大多數國民有餘力追求「更好的居家生活」。

▲瑞典斯德哥爾摩。(圖/讀者提供)

▲簡單乾淨的店面,提供民眾休息、一清二楚的招牌都沒缺。

每到年初,仍在寒冬中的斯德哥爾摩,一連串的設計盛會接連上演,時裝週、燈飾展、家具展等,若以人口比例估算,瑞典擁有最多跨國企業,包括IKEA、H&M、Volvo、Absolute Vodka、Spotify和Ericsson等,而這些都能結合設計讓斯堪地那維亞半島文化,產生更深遠的影響。

業界分析,光是家居產業,瑞典於2017年的產值估計達22.6億歐元,突破800億台幣,整體設計產業產值初估已經突破2兆元,人口少不是問題,重點是要走對路與真正訂出可行之道與政策。

關鍵字:

瑞典, 設計, 北歐, 產業, 創意, 居家

分享給朋友:

※本文版權所有,非經授權,不得轉載。[ETtoday著作權聲明]

回到最上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