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IFE・經典/「少用1個塑膠罐,地球賺回450年」 環保隨手就能做得到

▲資源永續,垃圾減量,塑膠,污染,Bea Johnson 。(圖/翻攝Bea Johnson紛絲專頁、unsplash)

▲一個寶特瓶地球要花450年分解。(圖/unsplash)

記者蔡惠如/綜合報導

資源永續無疑是近年來生活最重要的議題之一,以1個寶特瓶為例,地球要花450年分解,很多人以「我有做回收」來降低使用塑膠製品的不安感,但其實即便在倡導回收多年的歐洲,塑膠的回收也不及整體的1/4,更何況是其他地區與台灣的數字。

▲資源永續,垃圾減量,塑膠,污染,Bea Johnson 。(圖/翻攝Bea Johnson紛絲專頁、unsplash)

▲塑膠的回收率最低,最好方式就是盡量不使用。(圖/unsplash)

美國一位家庭主婦Bea Johnson,從2006年起帶領家人進行「零廢棄」的實驗,1年中丟棄的垃圾,居然不超過1個垃圾袋,她還出了一本書叫《zero waste home(零廢棄家庭)》倡導如何垃圾減量,雖然一般人不須做到這麼淋漓盡致,但只要少拿一個塑膠袋,對地球就更友善一點,而這只是舉手之勞。

▲資源永續,垃圾減量,塑膠,污染,Bea Johnson 。(圖/翻攝Bea Johnson紛絲專頁、unsplash)

▲《zero waste home》作者Bea Johnson 。(圖/翻攝Bea Johnson紛絲專頁)

其實減少垃圾,並不一定是回到原始人這樣辛苦,做麵包什麼都自己來,只要攜帶重複使用的小布袋,去超商超市買東西、拿玻璃罐或保溫杯去買飲料、帶食物盒去夜市買晚餐,在星巴克坐下喝咖啡時,跟店員說「我要使用內用杯」這樣就好。

▲資源永續,垃圾減量,塑膠,污染,Bea Johnson 。(圖/翻攝Bea Johnson紛絲專頁、unsplash)

▲減少使用包材。(圖/翻攝Bea Johnson紛絲專頁)

而若你想做更多,Bea Johnson之前也分享她的5個基本做法,選擇幾個堅持,就能讓地球喘口氣,無法做到「零污染」,但至少不要再做「加害者」,而落實這種做法,許多人更分享生活空間反而變多了,心情更快樂。

拒絕不需要的東西
很多東西其實在生活中,你都不需要或者已經足夠,例如原子筆、鑰匙圈等贈品,很多人總是會有不拿白不拿的心態,「以後可能會用到」、「免費的幹嘛不拿」,帶回家多半也是放在旁邊不用,等同拿垃圾回家。

減少身邊物品
多數人家中一定會有很久沒有用上的物品、家電、生活用品等,有空時可以進行審視整理,看是否要捐贈或是放入二手市場,讓資源共享,每個物品都達到最大的利用度。

重複使用
對於使用的物品都加以珍惜,其實在早期的台灣都有這種「惜物」觀念,不要輕易丟棄物品,即便是一些小東西也一樣,像是湯匙、購物袋、碗盤、刀叉、玩具等,也包括衣物與鞋子,所以也盡可能不要買易壞的商品。

▲資源永續,垃圾減量,塑膠,污染,Bea Johnson 。(圖/翻攝Bea Johnson紛絲專頁、unsplash)

▲重複使用商品避免再製造更多垃圾 。(圖/翻攝Bea Johnson紛絲專頁)

盡一切可能回收
已經養成了拒絕不需要的物品習慣,對於那些無法SAY NO、家裡本來已經有的物品、與已經無法再使用的東西,便要盡可能的進行回收,而從現在開始,買新東西的時候且盡量避免塑膠物品,因為塑膠的回收率是最低的。

堆肥系統
一些食物、毛髮與果皮等都是可以短期腐爛、回饋給自然的食物,把他們放入垃圾袋裡其實有點可惜,堆肥的方式有很多中,居住在城市中可透過密閉式的桶狀堆肥,而有庭院等空間的人,其實也能透過開放式、落葉堆肥等達到減量垃圾的效果。

分享給朋友:

※本文版權所有,非經授權,不得轉載。[ETtoday著作權聲明]

回到最上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