編輯/Emily 圖/商周提供、翻攝自unsplash.com
從古至今,社會都將「三十歲」視為人生的一道分水嶺,當你在這個歲數仍與父母同住、沒有結婚打算、存款寥寥無幾…,沒有達到一些社會期望的標準,就彷彿成了魯蛇、人生失敗組。但其實我們不應該被年齡逼著行動,而是要認清自己真正想要什麼,才能活出價值與意義。
三十歲應該擁有什麼樣的人生?社會常常在「5個方面」加諸壓力,然而在34歲前達成這些條件的人卻只有24%,所以我們應該擺脫世俗框架,重新定義三十歲該有的樣子。
1.完成學業
「都幾歲了還在讀書?什麼時候才要出社會?」
年紀漸長仍未完成學業,或想學習新的東西,心裡難免會掙扎,想到已經在職場上馳騁的周遭友人,會覺得自己是否落後了。但「學生」已經從一個階段,變成了一種狀態,它象徵的不是尚未獨立與不夠成熟,而可以是獨立與成熟後的自主選擇。
2.搬出家裡
「這個年紀還跟父母住在一起,是要當啃老族嗎?」
年過三十,仍沒有搬出家裡的打算,可能會被社會貼上標籤與汙名。但面對居高不下的房價,選擇居住在原生家庭,往往是出於現實考量,也能為未來做更長遠的規劃,在家裡並不是累贅,還是能貢獻一己之力,扮演重要的一分子。
3.進入婚姻
「到這個年紀還單身,不怕再也找不到對象?」
年齡變大在婚姻市場越來越不利,很多人會因此草率的決定終身大事。但婚姻並非愛情的最終形式,愛情也不需要婚姻來證明認真與責任,無論有沒有伴侶,緣分的去留,都不應該被法律綁住……
4.職涯成長與財務自由
「存款現在有多少?職等爬到哪裡了?」
曾經以為到了一定的歲數,就能在社會爬到一定的高度,現在卻依然還在第一階來回踱步。如果世界是個金字塔,多數人注定要成為支撐著尖端菁英的角色,用我們能力所及的方式,過我們能力所及的生活就好。
5.撫養下一代
「不生小孩,老了一定會後悔!」
生育是為了延續自己的基因,年長之後有人照應,更是我們之所以存在這個世界上的原因。然而,隨著社會的動盪越來越不一,比起為了趕時間而生育,應該先衡量自己能否帶給下一代幸福的生活,再進入這個階段比較正確。
★書名:三十而慄?
★作者:凱琳.謝弗
★出版社:商周出版
★出版日期:2021/11/06
★建議售價:新台幣380元
我想要說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