盤點5個「量體重迷思」:太頻繁測量對控制體重沒幫助

▲▼盤點5個「量體重迷思」。(圖/Unsplash)

▲量體重建議在固定時間測量較為準確。(圖/Unsplash)

記者曾怡嘉/綜合報導

想減重的你肯定不陌生,有時候量體重會成為一種壓力來源,特別是當我們過於依賴體重數字來判斷是否達標時,以下有幾個常見的迷思,現在搞懂還不晚!

#體重是衡量健康的指標

很多人誤以為體重是唯一的健康指標,但事實上,體重無法反映體脂肪比例、肌肉量、骨密度等重要因素。健康的體態和身體組成比單純的體重數字更為重要。

#每天量體重可以更好地控制體重

每天量體重可能會讓人過度關注短期的變化,如水分滯留、消化狀況或荷爾蒙變化等,而這些因素並不代表長期的健康趨勢。建議每週量一次體重,選擇固定的時間和條件,這樣更能準確地反映長期變化。

#體重減少等於脂肪減少

體重的變化不一定代表脂肪的變化,可能是因為水分、肌肉質量或其他因素。減重過程中,如果飲食控制不當或運動不足,可能會損失肌肉而非脂肪。

#理想體重適用於所有人

每個人的理想體重應該考慮個人體質、骨骼結構和肌肉比例等多個因素。僅僅依賴BMI可能忽略了這些個體差異。整體來說,看待體重,需要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,並將重點放在健康的生活習慣上,而不是單一的體重數字。

#想到就去量體重

建議在固定時間量體重,這樣能減少日常變化帶來的干擾。由於體重在一天中可能會隨著進食、喝水、運動等活動而有所變動,所以保持量體重的時間一致較為精準。

分享給朋友:

※本文版權所有,非經授權,不得轉載。[ETtoday著作權聲明]

回到最上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