奢華不再是手上的包 Z世代重新定義什麼叫值得花錢

▲▼名牌包,精品,香奈兒,Chanel。(圖/取自免費圖庫Unsplash)

▲目前物價高漲讓民眾的消費選擇漸漸改變。(圖/Unsplash、pexels、PhotoAC)

記者蔡惠如/綜合報導

在全球奢侈品市場陷入成長遲滯之際,一股以「體驗勝於擁有」為核心的消費潮流正快速興起,尤其在Z世代與千禧世代、也就是從13歲至44歲間蔚為風尚。根據多家市場研究機構報告,儘管物價持續攀升,體驗型消費如旅遊、高端餐飲、沉浸式藝術展、表演工作坊與健身課程等卻逆勢成長。

▲花錢,消費,理財,錢。(圖/pexels)

品牌顧問公司The Future Laboratory執行長接受訪問時指出:「我們發現年輕人更願意花錢買故事、買感受,而不是買東西。」一場價值5000元的沉浸式料理劇場,可能比一只同價位的設計師手拿包更具吸引力,因為前者創造出的是可分享、可紀念、可敘述的個人經驗。

▲▼日本知名科技藝術團隊teamLab,將打造3件科技互動藝術作品,在2024新北市兒童藝術節「怪獸王國」亮相。(圖/teamLab提供)

▲日本teamLab打造3件科技互動藝術作品,在去年新北市兒童藝術節「怪獸王國」亮相。(圖/teamLab提供)

▲▼「teamLab共創!未來園」將於6/14~10/13在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展出。(圖/©teamLab)

▲「teamLab共創!未來園」曾在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展出。(圖/©teamLab)
近年來,在亞洲各大城市興起的沉浸式展覽(如日本teamLab、梵谷光影體驗),以高科技與故事性場景吸引大批年輕觀眾,另有如日本「劇場型壽司」或台北的無菜單料理空間,皆強調互動性與不可複製性,都可讓人嗅到這股潮流的趨勢,業者與品牌積極投入感官經濟,因為他們發現越來越多消費者願意「買的是當下、不是東西」。

▲▼新光三越東區diamond towers媒體預覽,板前中山。(圖/記者李毓康攝)

▲新光三越diamond towers板前中山。(圖/記者李毓康攝)
而社群媒體是這股體驗熱潮的擴音器,Instagram、TikTok等平台助長「分享即價值」的消費思維,年輕人投入高成本只為拍出「值得分享」的瞬間。康乃爾大學行銷學助理教授Jacqueline R. Rifkin指出,這與FOMO(錯失恐懼症)有關,許多消費動機來自於「不想錯過朋友正在體驗的精彩片段」。

▲金錢,省錢,花錢,消費,逛街,物慾,。(圖/pexels)

這樣的趨勢,讓沉浸式體驗不再只限於娛樂,業者的持續投入也讓更多有趣的想法在增長,像是冥想旅館、聲音療癒課程、自我探索營隊等,已結合心理健康與教育,成為「有意義的奢侈」。

精品在疫情期間瘋狂的價格膨脹,似乎也將市場推向更高端、更狹隘的觸及,對於目前全球環境動盪的年輕世代,似乎也遺失了一部分未來市場的可能性。

分享給朋友:

追蹤我們:

※本文版權所有,非經授權,不得轉載。[ETtoday著作權聲明]

回到最上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