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T話車/「行車安全」不能只靠科技和金錢

▲N360在上市第一年,就創下銷售20萬台的紀錄,成為Honda的起家車。(圖/翻攝自網路)

文/記者張慶輝

去年筆者參加Honda的二輪安駕活動時,來自日本Rainbow Motor School的梅澤克明講師和在場媒體分享了一段故事,Honda在1967年發表了一部名為「N360」的新車,在當時以凌駕市場的高性能及優異操控,再加上親民的售價,很快的就在市場上造成一股旋風,後續還以N600揚名海外,成為Honda名符其實的「起家車」。

▲到了1970年,日本交通事故死亡人數達到15,676的史上新高,迫使N360停產負責。(圖/記者張慶輝攝)

但這樣一部定義上的「好車」,卻在1971年被日本政界、消保團體及媒體圍剿到停止生產,原因是1970年時日本交通事故死亡人數達到15,676人,成為史上最高的紀錄,雖然車輛本身並沒有瑕疵或設計不良的地方,但最終還是得為逝去的性命下台一鞠躬。這件事情讓Honda學到了教訓,除了利用硬體保證安全性外,在「軟體」方面--也就是給予使用者正確使用方式更是重要,於是Honda安全駕駛普及本部在1970年正式成立,肩負起傳達安駕精神的社會責任。

▲現在已有許多科技可以避免意外的發生,但影響安全最重要的因素還是「人」。(圖/資料照)

在這之後的45年,汽車科技不斷進步,對於意外事故也從被動的「防護」、演變到主動的「預防」,從輔助氣囊降低事故時的傷亡程度,到主動煞停科技減少碰撞意外的發生機率,不論哪間車廠,最終都希望能打造出「不會發生事故」的交通環境,但在各車廠砸下大筆資源去研發新技術、又或者消費者花上大把金錢去去追求新科技前,不妨停下腳步想想--「人」,是否才是行車安全中最重要的一環?

分享給朋友:

※本文版權所有,非經授權,不得轉載。[ETtoday著作權聲明]

回到最上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