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羅利˙魏登(Rory Vaden) 圖/PIXELS提供
刻意拖延——耐心等待對的時機
假設你到湖邊,發現黃昏中有位身經百戰的釣客,靠近水岸處在他的腳邊,你看到那個捆在一起的東西是什麼?
這麼嘛,你看到的是一手啤酒!
但是在那旁邊又看到什麼?沒錯,你可能看到一整條繩索上都是他釣到的魚。
如果你是在上午十一點的時候到湖邊呢?你認為那條繩索上會有幾條魚?
就算有,大概也不會太多。其實你說不定連一個釣客都看不到。為什麼?
因為沒有釣客會在上午十一點釣魚,因為魚不會在上午十一點上鉤!
魚在黎明和黃昏才會咬餌上鉤。
你可以上午十一點去釣魚,想拋幾次魚線都可以;也就是說,你大可竭盡全力快速拋出釣魚線,但是就算用上跟早晨或傍晚相同的力氣,也不會有同樣的結果。
分析這個故事似乎再明顯不過,但許多人在日常生活中,卻完全忽略了釣客故事的教訓。
也就是說,任何程度的技能在時機恰當時,會有放大效果。
留意了,要成為厲害的釣客,應該要問的問題與其說是「我釣魚的時間長短對嗎?」不如說是「我是在對的時間釣魚嗎?」
再問你另外一個問題:「你認為黃昏釣魚的釣客,會在每釣到一條魚之後立刻停下來清理嗎?」
當然不會。
為什麼釣客不清理魚?
因為那會浪費他在魚會咬餌上鉤的有限寶貴時間,釣起所有的魚。
現在你認為釣客最後會清理所有釣到的魚嗎?
顯然會的。
但這裡有個我們經常忽略的重點:我們有可能在錯的時間做對的事情。
•你不會想在房地產市場慘淡的時候賣房子。
•你不會想在剛有孩子的時候創業。
•你不會想在耶誕節期間推出新的泳裝。
•如果你是稅務會計師,也不會想在五月規劃全家出遊!
時機很重要。
速效者知道不僅要看做什麼、或做多少。
還要看什麼時候。
隨著我們一一穿過焦點漏斗,每個階段都提出一個重要問題讓我們回答。
在排除階段,問題是:「這項工作是我沒有也能活下去的嗎?」
在自動化階段,問題是:「這項工作可以系統化嗎?」
在授權委派階段,問題是:「這項工作可以由別人來執行嗎?」
如果這三個問題都是「不」,結果會怎樣?
意思就是說,這個工作完全要靠你(終於,你得做點事了)!
既然這項工作屬於你的,最後一件需要了解的事情,就是到底現在做,還是稍後再完成。
再來要問的一個重要相關問題,就是我們通常只在完全不知所措又灰心喪志的時候
才會問的精采問題,但我希望你是刻意地問,這個問題就是:
「這個可以等到稍後嗎?」
如果問題的答案是「可以」,那麼,
準備好了……
我希望你……
我邀請你……
我向你挑戰……
就是……
刻意拖延!
沒錯,我就是要求你再等等!
我建議你不要採取行動。我鼓勵你不去做。
善用「最後一分鐘」
你接下來的問題可能是:「好吧!羅利,所以你希望我如果可以的話就等待,但你不會想要我等到最後一分鐘吧?」其實盡可能等到最後一分鐘正是我希望你做的!
我知道,讀到上面那一行對你的體系可能有一點震撼。一開始,「等到最後一分鐘」或許不太像是什麼好建議,或是能讓你覺得安心的建議。
但是還不要慌張。別把「最後一分鐘」和真正的「最後一分鐘」聯想在一起。
你很可能把「等到最後一分鐘」想成是深夜、額外的出貨成本、附加的壓力、不在計畫內的調整之類。
那種「最後一分鐘」並不是真的「最後一分鐘」。那是在最後一分鐘之後。速效者用的「最後一分鐘」,並非事情拖到最後才完成的一分鐘。
就像對「這個可以等到稍後嗎」的問題回答「可以」的意思一樣,現在並非開始的最後機會,還是可以在對的時間順利又平靜地完成事情。
如果等到稍後確實會導致你犧牲手上工作的完整性,那麼回答「這個可以等到稍後嗎?」就不會是「可以」了,而應該是「不行」。
所以這裡的「最後一分鐘」,其實是「你可以等到稍後,但依然能將想完成的事情完成,又不造成任何損害的最後一分鐘。」
而且的確,若是等待到稍後的那個時刻,會造成你犧牲某些東西,那時「這個可以等到稍後嗎」的答案就會變成「不行」了,也就是不能再等了。而到了那個時候,這項工作將通過檢測問題,落到焦點漏斗的最後階段。
在那個時刻,就變成優先事項濃縮,這點稍後會再討論。所以接下來你的問題大概是:「好吧!羅利,就算是這樣,為什麼你想等到最後一分鐘?為什麼不一有機會就把事情完成?」
這是個好問題。其實我剛了解這個非常違反直覺的速效者方法時,也有同樣的疑問。
到底為什麼要等待?
我們最後從他們身上推斷出來的答案是因為:
世事多變化。
計畫會變。
日期會變。
價格會變。
法令規章會變。
科技會變。
策略會變。
天氣會變。
在我們如今多面向、變幻莫測、始終靈活又瘋狂快速的文化,事情總是在變化!如果太早採取行動,之後可能因為原本可以避免,但始料未及的意外變化而有不利影響。
回想排除的段落。你大概還記得我們說過,只要可能,要抗拒今天做出不必要的改變,為明天省下大量的時間。
好吧,但在這種情況下,倒不是說我們的計畫可能改變——雖說也有這個可能,但有些外部因素可能造成始料未及的意外變化。
•有個顧客訂購了一千組甲產品,而你提早了兩個星期裝箱打包,但後來業務員打電話說對方追加訂單——你突然多了重做的成本。
•你追加訂購了兩萬組乙產品,以便「手邊存貨寬裕」,但兩個月後,競爭對手推出的產品,造成你的產品過時淘汰——你突然有一大筆囤貨成本。
•你急著要印製新傳單,於是以大量印製拿到不錯的條件,但是兩個星期後,你認為整個行銷訊息必須重新調整——你突然有大量的沉沒成本。
•你終於有些餘錢可做天使投資,而你在三個選項當中,選擇第一個為你敞開大門的項目,但其他主要投資人將執行長換成新人,結果搞垮公司。在此同時,另外兩個你沒有多等的機會卻大有斬獲——你突然很遺憾有了大筆隱藏成本。
這些只是平時常見的幾個例子。那些都是「意外變化成本」的例子。由於現今一切的進展速度相當快,始料未及的意外變化是非常實際的成本,會消耗並打垮企業。但意外變化的成本不單影響事業,還影響我們的個人生活:
•你掏光了帳戶買了一輛全新的汽車,開出汽車廠三天後,有機會在拍賣之前搶下以七五折賤價出售的一棟房子,但你現在沒有錢了——你突然有了令人心痛的機會成本。
•你亟欲準備好一項計畫,結果逼得自己太早做出來。你的構想和平臺沒有時間建立及具體實現,於是配銷管道的安排未能準備就緒——你有重做的成本。
•你愛上了熱戀的感覺,於是匆匆忙忙結婚,結果後來發現自己變了,對方也變了——各種想像得到的成本你都有了!
我也是完全盲目,也渾然全忘了意外變化成本的動能,直到我們一個諮詢客戶,即上一章那位典型創業型速效者特洛伊.裴普利,在一次見面時無意中提起:「只要可能,除非到了非做不可或是有我無法抗拒的強大理由應該做,否則我從來不會採取不能悔改的行動。」
所以你絕對不想太遲。
但也不想太早。
速效者會剛剛好準時。
情況已經改變。
►想看更多時尚資訊的分享,請加入《ET FASHION》粉絲團
【書籍推薦】
★書名:贏在拖延術:把拖延用在對 的地方,不必戒反而更有效率
★作者:羅利˙魏登(Rory Vaden)
★出版社:三采
★出版日期:2016年7月1日
★建議售價:新台幣320元
我想要說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