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你不能再死一次》宛如《我們與惡》黑暗版 與過去和解再來愛世界

文/女子學

閱讀懸疑小說的魅力,在於隨著情節轉折離真相越來越近時,所有人物、事件宛如一座慢慢被打通的隧道,將埋伏各處的伏筆加以串聯,彷彿置身書中,與角色們共同揭開秘密,那樣地精采、那樣地刺激。

在一片以西洋、日本為主打的懸疑類小說中,陳雪的作品就像一道細緻的光芒,悄悄地向讀者招手。無論是 2020 年改編為網路劇的《摩天大樓》、2022 年書展大獎小說獎首獎《親愛的共犯》,細膩探索人性、描繪人物間的情感拉扯,試圖引出我們內心隱晦又不敢提起的黑暗角落;今年 6 月,陳雪帶著最新著作《你不能再死一次》,喚起讀者的激昂,令人期待這次又是透過什麼樣的角色設定、情節鋪陳,教人願意廢寢忘食,進入抽絲剝繭的文字中呢?

《你不能再死一次》以一起命案為序幕。14 年前李海燕最好的朋友丁小泉,被發現一絲不掛地陳屍在自家桃花園,所有人都說成天沉浸酒精的父親是兇手,入獄不久後父親便自縊身亡,讓她背負殺人犯女兒的名聲,不得不改名換姓、逃離家鄉,把痛苦的記憶塵封。14 年後,相同的作案手法再次發生在李海燕的故鄉桃林鎮,成為記者的她決定挖掘真相、還父親一個清白;然而,在背後等著她的,除了真兇的威脅外,還有無法逃避的回憶夢靨……

▲(圖/Pexels)

封存的記憶從未消失,只是換了另一種方式歸來

自 2019 年《我們與惡的距離》播出後,大眾逐漸開始省思,社會上長時間對犯罪者家人是否過於苛刻、即便家裡出了個殺人犯,其他人就不值得擁有自己的人生嗎?

陳雪筆下的李海燕,為了生活選擇「改頭換面」、重新開始,拋開原本的名字周佳君,到新的城鎮展開新的人生。然而,14 年後桃林鎮再次發生與當年如出一轍的命案,逼得身為記者的她,不得不打開埋藏已久的記憶。面對痛苦,我們選擇逃避、選擇忽視,以為只要看不見、不去想,曾發生過的事情就不存在。其實,過去的種種就無法抹滅,當下無法處理解決,只是沒有得宜的時機與機會;如同李海燕是周佳君已為改變不了的事實,即使再恐懼害怕,卻唯有與過去和解,才能真正迎向心靈自由的人生。

▲(圖/Pixabay)

兒時創傷造成的人格扭曲,往往比想像中更強烈

「他或許還是個影子,或許只要一旦成為影子,再多的光也無法打亮他。於是他成為一個捕捉光影的人。」隨著書中情節來到中段,讀者很快發現原名高淵的高岸,與過去丁小泉案和現今兩起少女兇殺案有一定的關聯。陳雪以散文和小說交錯的方式,描繪高岸的正反面,因小時候臉上有塊胎記使他自信缺乏,加上母親始終以不正當的教育方式羞辱他、教訓他,造成他往後的人格偏差,人前他是人人稱羨的集團執行長、人後他是個躲在暗處的獵人,時時以銳利的雙眼捕捉獵物。

翻開許多反社會人格,甚至是殺人犯的過去,絕大多數都與童年創傷有關,如果沒有獲得導正,出現行為偏差、藉由傷害他人取得自信的扭曲心態,則更有可能生成。《你不能再死一次》中的高岸就是很好的例子,倘若當初有個人能拉他一把,或者帶他逃離那不健康的家庭,他是否就不會走上惡魔之路了呢?

▲(圖/Pexels)

渴望愛以前,也許我們從未理解何謂真正的愛?

愛很抽象,它代表的是一種安全感的形成,在付出和接收間享受,體驗那溫暖又幸福的感受。《你不能再死一次》的角色裡,無論是丁小泉的男朋友宋東年、被過去糾纏的李海燕、努力當個乖孩子的高岸,某種程度上,都在尋求所謂的「愛」;宋東年在摯愛離世後埋頭工作,用忙碌掩飾自己的空虛、李海燕以為換個身分就能重新開始,卻終究敵不了洶湧波滔的記憶浪潮、高岸只是想擁有能被人喜歡的能力,做個普通人。

陳雪在受訪時曾說過:「人們都渴望愛,但有可能的是,我們從未理解什麼是愛。」就像上述所提及,愛有許多面向,對應不同的人事物,營造某種幸福又富含安全自在的感受。編輯認為,愛是這世上最簡單卻也是最複雜的一件事,無關對象、對錯,我們在等的、在期盼的某段關係,能否在對的時間出現才是關鍵。假如書中的宋東年、李海燕、高岸在對的時候相遇,得以傾吐自我,或許就不會有後續的一連串悲劇。

閱讀《你不能再死一次》的過程,是一段既刺激又揪心的轉折。雖說是懸疑小說,但在鮮明的人物中,或多或少能看見某些自己的影子:開始正視隱藏已久的黑暗面、把封藏的記憶再次翻開檢視、不斷思考愛的意義……回顧書名《你不能再死一次》,什麼樣的人不能再死一次?可以知道的是,你我都有可能透過愛的展現,可以感到活著的自由、與所愛之人相處的幸福,認真看待生命、對待世界。

延伸閱讀

什麼是好人,什麼是壞人,你有標準答案了嗎?《我們與惡的距離》播畢之後,這 4 大議題仍值得審思

獻給曾經受傷的大人:「執著於擁抱著自己的傷痕,是無法從過去畢業的!」

※本文由女子學授權報導,未經同意禁止轉載。

https://share99.com/

分享給朋友:

※本文版權所有,非經授權,不得轉載。[ETtoday著作權聲明]

回到最上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