▲透過社群平台營造的人設,可能跟實際情況無關,不用為此患得患失,更要培養譨夠辨識的能力。(圖/stocksnap、unsplash、pixabay)
記者蔡惠如/綜合報導
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,我們常常看到某些人在網路上受到大量關注,甚至被吹捧為「正義代表」或「社會共識」。然而這樣的網路聲量真的代表多數人的意見嗎?實際上,網路上受歡迎的人,不代表他真正受人愛戴,也不代表他的立場是公正或正確的。這種現象可以用「沉默螺旋理論」以及其他社會心理學概念來解釋,幫助我們看穿網路輿論的假象。
沉默螺旋理論由德國政治學家伊莉莎白・諾爾諾依曼(Elisabeth Noelle-Neumann)提出,她指出人們害怕因為持有不同意見,而遭受社會孤立,因此當他們認為自己的觀點屬於少數時,便會選擇沉默。
這意味著在網路上,某些聲音之所以顯得特別強大,並不一定是因為這些觀點是大多數人的共識,而是因為持有不同觀點的人不願發聲。如果一個人受到大量支持,可能只是因為反對他的聲音被壓制或不敢表態,而不是因為他真的獲得廣泛認同。
有人在臉書上貼文分享生活,其實並不代表那是他真實的狀況,若下方有許多支持性的留言,也不代表大家都認同他的做法,可從幾個小地方辨識他們的發言是所謂的「操作」還是真的,問問自己真實的意見,如果持平而論不帶有明顯的情緒,其實大部分人跟你想的一樣,只是他們沉默不語而已。
注意反對者的下場
如果有人一發表不同意見就被罵到刪文、帳號被封,或是大家開始人身攻擊,那這個地方可能不是自由討論,而是有組織地在壓制異見。
觀察意見領袖的行為
真正受人喜歡的人,不會一天到晚叫大家去罵別人或封殺不同意見。如果某個人或粉絲群常常出征異見者,那他可能是在操控輿論,而不是單純受到支持。
不要被情緒帶著走
很多時候,網軍和帶風向的人就是靠激起你的憤怒、恐懼或同情心,讓你不經思考就跟著站隊。所以看到某個話題很火的時候,就要有警覺,先問問自己「這件事真的有這麼嚴重嗎?」
網紅跟意見領袖會有幾個技巧,包括刻意發表容易引起共鳴、煽動情緒的言論,透過特定粉絲群體、網軍、演算法優化來提高自身曝光度,讓人以為「大家都支持他」,如果一些反對留言底下,很多都有罵反對者、抬高支持者的留言,那「操作」的機會很高,因為只要不是重大議題,一般人對於反對意見,其實不會刻意的留言攻擊。
在社群媒體輿論容易被操控的時代,我們更需要保持獨立思考,不要因為某個人在網路上「看起來很受歡迎」或「聲音很大」就盲目相信他。真正的多數意見,往往不是最喧囂的那一個,而是那些被壓抑、被沉默的聲音。透過理解沉默螺旋理論與網路輿論的運作方式,我們可以更清楚地看穿這些假象,做出更理性、更獨立的判斷。
我想要說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