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人物誌
小時候曾養過白文鳥,但那時懵懂無知,不明白牠們短暫停留在我生命中的重量,是輕或重。直到年長了些,忽然有感牠們的消逝之於我的制約。
現在回想起來,也是那時之後,我不再養任何小動物,只跟朋友所養的貓狗玩,或是看看牠們各種萌樣的照片、影片,以解心中所羨,甚至是得到些許療癒。
對於朋友的「喜歡就養啊」,我想自己會如此抗拒,應該是那不曾離去的悲傷,使我無法接受要與牠們道別的那一天。而看了《一隻狗的遺囑》後,這樣的想法雖有些動搖,但仍無法跨出那一步。
▲美國著名劇作家、諾貝爾文學獎、普立茲獎得主尤金歐尼爾創作的《一隻狗的遺囑》。(圖/ichirochen)
生命有限,我們都要好好練習道別
美國著名劇作家、諾貝爾文學獎、普立茲獎得主尤金歐尼爾(Eugene O'Neill)所創作的《一隻狗的遺囑》出版至今,已有多種版本。此書是歐尼爾揣想愛犬柏萊明逝去前的心情,深情寫下一篇真摯卻帶有幽默的告別留言。
而由繪本作家、無尾香蕉動物學校創辦人暨校長李瑾倫所繪製的版本,透過溫暖筆觸下的插畫,搭配中英雙語,把狗狗臨終前對主人的深情告白一一呈現,很輕易便調動我們內心最柔軟的那處,深感共鳴外,也令人不禁反思要如何好好說再見,不論是對寵物或是親友。
▲無尾香蕉動物學校創辦人暨校長李瑾倫所繪製的插畫。(圖/ichirochen)
「我的悲傷來自於即將離開所愛的人,而非死亡。狗狗不像人類那般懼怕死亡。」
我們無法與動物家人們透過言語溝通,也就不知道牠們內心所想。而現在,有不少人會透過寵物溝通師為橋梁,想藉此明白牠們的心聲,是否滿意現在的生活?也有人是對逝去的動物家人心有罣礙,想了解牠們與自己在一起的日子裡,是否留有遺憾?
不同於林小杯《再見的練習》的主人視角,《一隻狗的遺囑》以狗狗口吻一窺牠們的內心世界。對牠們來講,我們是牠生命的全部,而「愛與忠誠」是牠們所能留下的深刻紀念;也不要因此牠們的逝去而放棄再與另一隻狗建立情感連結,要把愛延續下去。
▲《一隻狗的遺囑》一書。(圖/ichirochen)
「不管我睡得多沉,依舊能聽到你們的呼喚,任死神都無法阻止我要想對你們開心搖尾巴的心情。」《一隻狗的遺囑》真摯溫暖的文字與輕盈寫意的插畫,把離別的重量減緩,不再那麼令人難以負荷;而書末的「與動物相愛的練習:練習好好說再見」,也使我們能在練習中,得到面對離別的些許力量。
延伸閱讀
東方人眼中的離別:3 部有關生死的亞洲電影,淡淡品嘗船過水無痕的哀愁
成年人追求的友誼是「舒適」:自在的相處模式,是沒有目的性的接近
※本文由人物誌授權報導,未經同意禁止轉載。
我想要說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