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女子學
小時候只要大人們問「你的夢想是什麼?」或「長大後想當什麼?」當時的我們會不加思索地回答,還會嘰哩呱啦說個不停,但隨著慢慢長大,對於類似的問題,我們卻支支吾吾,想個半天,也說不出半個答案,或是帶著防備的三緘其口,深怕只要說出些什麼,就會被調侃,由於擔心被傷害,不如笑而不言,甚至裝傻到底,還來得輕鬆。
直視自己的所需所求,也許是要練習的?
▲直視自己的所需所求,也需要練習。(圖/翻攝Pexels,下同)
當遇到問題或事件要處理時,我們常常會不自覺地往壞處去想,也會開始在腦中「預設情境」,然後隨著它的發展,就愈發擔心,怕東怕西的,這樣在還沒有真的去處理時,就先被自己嚇到不行,反而讓問題變得更麻煩。
用生活中最常見也是最難的問題「這餐要吃什麼?」來講就好,每到用餐時間,要吃什麼都要想很久,但是就是無法決定要吃什麼,與此同時,腦中早就飛快地跑出無數個食物,只是我們會開始一個一個去套入預想,最後,好不容易挑出幾個進入決選後,又開始新一輪的預設,「這家沒吃過,若是踩雷或是沒有想像中的好吃……」想到就很悶,於是在這些「如果」之下,花了大把的時間後,還是選了常吃的食物。
我們擔心的事情,大多是因為未知的不確定性所營造出來的情境,曾幾何時,我們已無法如小孩那般直面問題,反倒是將其纏上一個又一個難解的結後,再來煩惱?
不管幾歲都沒差,真的想做就去做
明明知道自己想要的,卻不停地找藉口阻止自己去取得,我們是什麼時候無法正視自己所需所求的呢?是太在意別人的眼光,還是怕做得沒有比別人好?試著放下這些念頭,讓自己順其自然,正如這一刻就只是在呼吸,呼吸前總不會有「我要活著,所以我要呼吸」的想法,畢竟那是與生俱來的自然動作。
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,不用去跟別人比較,也不用去質疑他人的價值觀,人人都有適合的生活方式。所以,當找到想做的事情時,不要遲疑就試著去做,只要你願意隨心而走,無論幾歲了,永遠都不嫌晚;對於還沒發生的事情,也不要去預設發展情境,學著等真正遇到困難時再焦慮,面對未知的未來,想太多不會有任何幫助,反倒錯失了現階段該得到的快樂!
延伸閱讀:
身陷倦怠期的解方:推薦 3 個審視內心的行動提案,是危機還是轉機一試便知!
享受空白,來趟能慢則慢的旅行:這回,重新認識自己,重新認識這個世界
※本文由女子學授權報導,未經同意禁止轉載。
我想要說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