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年買幾件新衣 才能讓地球不嘔吐?

▲購物,血拼,買東西,口罩,逛街,疫情,週年慶,周年慶,百貨。(圖/unsplash)

▲買了衣服即便回收或丟棄,它也不會消失,只是去到另一個地方而已,如要落實永續,重點是要控制購買量。(圖/Pexels、unsplash、pixabay)

記者蔡惠如/綜合報導

我們大多數人可能都曾在換季時心虛過:衣櫃明明已經很滿,但好像還是缺一件「新的好搭白T」。這種無止境的「再買一件」不只是錢包的壓力,更是地球的消化不良。

根據位在柏林的 Hot or Cool Institute(HCI)於 2022 年發布的研究報告,要讓全球升溫控制在《巴黎協定》所訂的 1.5°C 內,高所得國家的人每年最多只能買 5 件新衣服。這不是鼓勵你極簡,而是根據碳排放模型推算出來的極限。其實一直超過這個數量,地球真的吃不消。

▲▼逛街,買衣服,購物。(圖/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)

5件新衣=環境極限?這是真的。
根據 HCI 的研究,像英國、德國、加拿大這類高消費國家,時尚消費平均一年高達 30~70 件。以美國為例,每人每年平均購買 53 件新衣,等於每周都有新貨上身。

而為了讓整體碳排降到符合全球減碳目標,HCI 建議每人每年只能購買最多 5 件新衣服,或必須採取多重配套行動(如低溫洗、修補、回收、買二手等)來降低影響。

這數字聽起來很誇張,但其實不代表你只能擁有 5 件衣服,而是指你「新增」的部分。根據報告,生活在四季分明地區的人,擁有 80~85 件衣物已能組合出足夠的生活穿搭;也就是說,如果保養得宜,其實不用常常買新的。

▲▼網搜「5個方法」讓你降低購物慾。(圖/記者曾怡嘉攝)

英國人真的去試了一年只買5件
有趣的是,這個「一年5件衣」的概念不只存在報告裡,《衛報》(The Guardian)在 2024 年初找了一批參與者實際執行這個挑戰。有人失敗、有人成功,但共同的感想是——你其實不會缺衣服,只是會開始「重新看見」你已經擁有的東西。

一位參與者發現,她原本每天滑手機網購的時間,一旦不再買衣服,生活居然多出很多空白。另一位則開始修補、重組衣櫃、交換二手衣,還意外找回搭配的樂趣。

這些人不是環保硬派份子,也不是極簡主義者。大多只是普通上班族、媽媽、學生。當他們從「減少」開始,才發現「夠穿」其實很簡單,「夠用」也比想像中快樂。

▲▼新品,二手,省錢,環保,二手,市集,跳蚤市場。(圖/unsplash)

想讓地球好過一點,我們可以怎麼做?
如果一年只買 5 件新衣對你來說太硬,其實還有其他能幫助減碳的行動選擇:

低溫洗衣、少洗:HCI 建議 30°C 以下清洗、穿3次再洗,可大幅減少碳排與水耗。

修補比淘汰好:破掉就丟?不如用布章、針線或乾脆改造變新樣。

買二手衣真的有效:不只是省錢,也避免製造新衣時的碳排,重點是——別變成「二手也狂買」的變種!

建立「年度購衣清單」:從衝動購物轉向有計畫的選擇,會發現很多「想買」其實不需要。

▲▼逛街,買衣服,購物。(圖/取自免費圖庫pexels)

不是不買,是少買、好好用
我們不可能完全不買東西,但可以決定什麼時候值得買、怎麼買對自己與地球都好。與其等企業或政策制定「永續標準」,不如自己先從少買開始,讓每一件衣服都穿得更久、更值得。並適時想起讓地球不要「嘔吐」的方式其實很簡單,「少一點刷卡,多一點珍惜。」

關鍵字:

環保, 減碳, 時尚, 極簡, 生活, 永續

分享給朋友:

追蹤我們:

※本文版權所有,非經授權,不得轉載。[ETtoday著作權聲明]

回到最上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