▲多喝水能幫助尿液稀釋。(圖/Unsplash,以下同)
記者曾怡嘉/台北報導
現代人生活忙碌且三餐外食,不少人有腎結石還不自知,但一痛起來就要人命,聽聽營養師教你如何預防腎結石,也提醒4種人為腎結石高危險群要注意。
坊間有人說吃太多鈣會得腎結石,營養師高敏敏表示這是個常見的迷思,不少人為了預防結石而少喝牛奶,其實不補鈣反而讓風險更高,那麼要如何正確吃呢?一起來了解!
#每日攝取鈣質1000mg
足夠的鈣質反而能與腸道中的草酸結合,減少草酸進入血液,來降低腎結石風險,建議可以補充牛奶、小魚乾、鈣片、起司等鈣質來源,確保每天鈣攝取充足。
#減少動物蛋白、適量攝取植物蛋白
過量動物性蛋白(如紅肉、內臟)會增加尿液中的鈣和尿酸,讓腎結石風險上升,建議多吃植物性蛋白,像是黑豆、鷹嘴豆、黃豆、毛豆等,不僅有富含蛋白質,還擁有膳食纖維,有助於腎臟健康。
#每日充足飲水量
多喝水是預防腎結石的關鍵! 每天至少喝2000-2500ml的水,幫助尿液稀釋、降低草酸鈣結晶形成的機會,而檸檬水也含有檸檬酸,可以幫助防止腎結石生成,也是不錯的選擇。
#自行料理新鮮食物
加工食品、外食常含高鈉、添加物容易增加腎臟負擔,自己烹調能掌控用鹽量,選擇新鮮食材、降低結石風險。
營養師高敏免也點名腎結石高風險群,請務必要留意。
▲濃湯的鈉含量高,也會增加腎結石風險。(圖/Unsplash,以下同)
1.水分攝取不足者
當身體缺乏足夠的水分時,尿液濃度會增加,導致礦物質(如鈣、草酸、尿酸)更容易結晶並形成結石。
2.飲食不均衡者
飲食不均勻是導致腎結石的重要因素,特別是高草酸、高蛋白和高鈉飲食都可能增加結石的風險,無論是某些營養素
攝取過多或過少,都可能干擾身體的礦物質代謝,進而促成腎結石的形成。
3.肥胖與代謝異常者
肥胖與代謝症候群會影響腎臟功能,導致尿液酸鹼值失衡,增加結石風險,高尿酸血症常見於肥胖者,尿液中的尿酸
過高,也容易導致尿酸結石。
4.家族史與遺傳史
若家族中有腎結石病史,個人罹患腎結石的機率會增加,或是身體有其他疾病都有可能引發腎結石。
▲(圖/翻攝自FB/營養師高敏敏)
我想要說....